萧博思,教育建筑工作室执行长、创办人,香港注册建筑师,专注服务于中国教育建筑设计。2011年至今,萧博思主持或参与的校园工程设计累计多达260项,其中不乏经典作品和获奖作品。其中的教育扶贫项目覆盖全国21个省份的200个国家贫困县,为每年500,000名中国社会基层的学童创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如今的萧博思已成长为卓越的“青年建筑脊梁”,曾荣获多项建筑设计奖项,并多次参与包括上海双年展在内的国内外展览,是中国建筑界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
白眼观教育,丹心报国家
如果不是当了建筑师,萧博思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导演,或者是时装设计师:父亲是室内设计师,典型的艺术家庭使得萧博思既有先天的艺术基因,又有后天父亲职业的影响,双重作用下的他自小就热爱艺术事业。长大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形态各异的建筑设计、各具特色的城市地标,以及电影中来自东方和西方的风,在每一个路口相遇后,碰撞出一幢幢极具内涵的建筑,都令萧博思神思向往。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选择建筑设计专业,苦读七年直至硕士,为通向梦想城堡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作为一名建筑师,萧博思最大的梦想就是将脑海中的“空中楼阁”落地。2011 年,当香港一个慈善基金会向他递来橄榄枝时,萧博思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迈出了跨向教育建筑的第一步。7 年时间里,萧博思深入中国内地,走遍 200 余个贫困县,参与到贫困县校园建设设计工作中,基金会捐助希望小学 200 余所,萧博思也在行万里路中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埋下了对教育建筑的热爱与激情。
“我认为校园空间不同于其它空间,校园空间应该是能看到未来的。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很快,但在扶贫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校长却依然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我觉得我应该帮助他们想到学校10年后、20 年后是什么样子的。”萧博思表示,“空间是一个人生活的场所,让贫困县的孩子享受到城市孩子一样的环境,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实‘教育改革’。我希望能把国家最好的、香港最好的教育空间理念落到贫困县,让学校的建筑 20 年甚至是 100 年都不落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冷静而犀利地观察中国教育现状,只愿不负心底的赤子情怀,以铁肩担责,解家国烦忧。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教育建筑发展,萧博思完成香港基金会的扶贫项目后,成立了独立工作室,主要从事创新教育空间推广及校园建筑和设计。成立工作室,担任设计顾问后,萧博思越是能深深感受到帮客户分析设计的责任。“作为一个专业顾问,要在客观角度和客户的主观角度之间做一个平衡,既要客观分析,又要在客户的角度上创新得到一个平衡点,这是我担任建筑顾问时遇到的最大挑战。”萧博思说。
湖南新田思源实验学校 武汉某民办学校竞赛方案
恩施州乡村振兴、文旅项目设计图 重庆启诚巴蜀小学
正如黑格尔所言:“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我们不仅应选择沿所爱之事行进,亦应为它付出十二分的力量。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虚耗光阴。”先有兴趣而后广博,广博而深邃,深邃而后学有所用。正如萧博思热爱建筑设计,心系贫困地区校园建设,即便面对困难,也要敢闯敢拼,用热烈的灵魂温暖贫瘠的土壤。
融阳春白雪,悟下里巴人
对萧博思来说,真正参与到扶贫建设项目中,踏入希望小学的大门后,“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这句话便不再是书本上流于表面的八个大字。正如萧博思所讲 , 一个建筑艺术的完成不仅仅是从图纸到地面的落地,一棵树的选择,一块砖的呈现,都是经过多次调和的平衡点。与其它建筑不同的是,在教育建筑项目中,萧博思首要考虑的就是空间育人:“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建筑对于教育,不单是一个遮蔽物,功能性场所,更多时候建筑本身可以成为教育的主体,是儿童的第三个老师,这是我对教育建筑的理解。”因此,只有围绕使用者、围绕周遭环境对建筑科技的影响,量体裁衣,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建筑设计,才能真正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从而推动 中国创新教育的发展。
多年来,萧博思已习惯于或奋笔疾书或掌灯凝思。纸面上随意摆放着笔、尺,脑海中展现出一座座建筑的构想,办公室永远是这样一幅场景。面对种种从未有过的挑战,萧博思脚踏实地,凭借傲人的天赋和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吸纳各家之长,凝聚万千专注,浇灌缺一不可的自信,为该慈善项目设计出平台式设计、游乐式设计、多元功能式设计、枢纽式设计和模组式设计等七代设计原型,并不断更新迭代,让空间的逻辑越来越丰富。萧博思相信,空间可以改变人,可以触发 体验、引起对话,借此重新塑造学生和学校、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云南楚雄思源实验学校 郑州市创新实验中学
与千篇一律的校园设计不同的是,萧博思在进行设计时,更加注重青少年的“自我赋权”。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拒绝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培养孩子的个性,挖掘孩子的潜能成为了时代的主流,这正与萧博思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设计的建筑有时受制于循序渐进的教育改革限制,不能一下子全盘颠覆,可能还是会有一条走廊,有很多房间。但剩下的空间,我们都会尽可能关注到孩子的自由度。将图书馆融合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将音乐教室开在路边,这些看似‘阳春白雪’的设计,其实都是一种自我赋权,是对孩子个性的培养。”萧博思表示。
拉萨堆龙德庆实验小学建设工地
以设计规划理念促进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迭代,以此推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国际优质的教育理念,是萧博思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看似疯狂的设计理念背后,是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更是专属于设计师的灵感与创意。
创新作栋梁,风度显担当
“学校服务的是小孩子,看到孩子们在我设计的地方嬉戏玩闹、游乐玩耍,我感到非常开心。每当回访学校的时候,我都会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学校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看着他们众说纷纭的样子,我认为这就是点点滴滴的满足感,也是令我在教育建筑设计行业深耕不辍的动力。”回忆起过往的经历,萧博思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与愉悦。
在萧博思眼中,建筑、灵感、艺术已经与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生活中处处都有灵感的存在。尽管从校园功能、环境、材质等角度开展设计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做精做细,推敲深入,设计出符合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同时又令孩子感到满足的校园却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萧博思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更需要洞察教育与孩子相辅相成发展的状态。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教育用地已呈现紧缺状态,而且未来各个学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教学走向小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教育事业必然要从重数量向重质量方向发展。因此对于校园设计来说,其必须具备灵活的适应性能力,这不仅要体现在规划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上,也要体现在校园建筑的多功能可变性上,如此才能为我国未来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萧博思表示。
于浙江苍南教育论坛&半席·地平线作教育空间设计分享
除了时时关注未来教育的发展动向之外,设计作为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不断创新才是制胜法宝。世界在变,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将凝练着时间记忆的建筑模型代代更新,将沉淀着智慧结晶的设计方案不断修改、打破、涅槃,不沉迷于过去的、老旧的经验,再将老师、孩子的需求与空间体系结合,融会贯通成一个崭新的设计方案,这便是能够给萧博思带来惊喜的创新之道。
教育无小事,一点一滴,一砖一瓦都凝聚着萧博思的设计结晶,同时锻炼着他的应变能力。“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设一个计来解决问题。现在很多设计师喜欢把国外的材料、方式照搬到中国的建筑里面。但落成后就会发现这样的建筑维护难度非常大,根本不适用于中国校园。”萧博思说。为此,每当设计一所学校时,萧博思及其团队都会率先了解当地的工业水平、对建筑的保养能力和运营模式,再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与设计。
萧博思工作室继续深耕创新教育空间设计的同时,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深入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相结合并推动农村现代化的文旅项目,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脱贫振兴。此外,萧博思还放眼于公共建筑方面,力图打造对社会有影响力的建筑,以实现服务大众的心愿。
又完成一件设计,关闭电脑,端一杯咖啡,起身推窗望去。看看外面叶落冬至,不禁回想过去,会意一笑。建筑设计界中有这么一位成熟乐观的大男孩,可以说他成绩斐然、功德无量。放眼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建筑设计等着萧博思去完成,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他去追求。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凭借对初心的坚守,萧博思以“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鸿鹄之志,披荆斩棘、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未来,萧博思仍将躬身前行,不忘初心,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绘就中国教育锦绣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