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退役老兵圆了文学梦

收集了张宏伟、王晓路两人共约140篇文学作品的书籍《海涛书韵》最近由万知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两位退役老兵终于圆了他们的文学梦。

戎马生涯培养了张宏伟既勇往直前又细心钻研的精神。回到家乡铜川后,他通过对平凡的工作和生活进行细致地观察体验,从细微的情节中感悟人生,反过来再还原到事物的本质和意义中。生活里,他也曾迷茫、徘徊、也有过人生低谷,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支撑着他的信念,他在肯定与否定的迷茫中寻找和挖掘自我,复燃着生活的希望,并将点点滴滴的收获发于笔端,渐渐积累了丰硕的作品。

《海涛书韵》的上卷《流云细雨》收集了张宏伟自2005年至2020年的全部作品,前三章是散文,另有杂文、诗歌各占一章。其中文旅篇站在现代隔空与历史对话,如《游历蒲城》、《走进韩城》、《寻访将军故居》等散文,作者从文化古迹探秘者的角度,寻找当时的历史背景,探索历史在时间隧道的倒流里那些尘埃往事;寻找新的发现和秘密,以一个现代人穿越与当事人对话的方式,形成了文章的画面感,能让身居现代城市的读者看到历史的庞大画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他的生活篇,如作品《幸福》、《踏实对待每一天》、《我与儿子的乐趣》、《围棋》等,则是作者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篇章,它通过对普通生活的探索,把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现实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读者看到现实中更真实的场景。再就是散文中的美食篇,以铜川当地美食较为多,当然其中也不乏他乡美食;作品对每一个小吃,从源头追朔,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从制做工艺到特色特点都做了真实的再现,看后不仅让人垂涎三尺,还会心生即往此处、一品为快之欲望;同时也反映了各地人口的流动与密集的大搬迁,慢慢形成当地美食主流与引进美食主流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

从张宏伟的以上作品可以看出,他多年来扎根于生活之中,沉浸于中原风土人情的传统文化,在文学的良田中默默耕耘,不愧为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乡土作家。

《海涛书韵》的下卷《品诗追梦》则主要是另一位退役老兵王晓路的诗作。如果说张宏伟更象一个扎根于现实生活的乡土作家,那么王晓路则是一个埋头思辨的激情诗人。他书中的《自序》中是这样描写对人生的认识的:“人生的轨迹,就象一条大河的曲折前行:刚出生时,只是一注从泉眼涌出的涓涓细流,在悄无声息地静静流淌;到了少年时代,再化做一曲欢快的小溪,叮叮咚咚唱着跳跃着前去;等进入了青壮年,便成为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咆哮着奔腾着一泻千里;而迈进了中老年的行列,又惬意地逐渐舒展为宽广的水面,平静地溶入大海的浩瀚……”

生长在北京并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王晓路回到北京后,抓住时代的潮流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改革开放后的百废待兴,整个社会思想禁锢的解除和理念的急剧转变,再加上他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更促使他在读书中渴求,在讨论中思辨;理念的激烈碰撞,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追索,时时有感而发,从笔尖流出了或呐喊或深沉的多篇诗作;由于是真情的结晶,充分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思想脉落。如他在大学期间应学生会之约为纪念五四运动而写的长诗《无话可说的话》,真实地反映了他对祖国在科学与民主面前依然步履蹒跚的焦急和面对五四前辈的心怀愧疚,诗歌一经发表便轰动了整个校园。再如他主要是表达一身抱负、满腔激情的诗作《我想……》其中的诗句:“我想—变为一注鲜血,从开裂的伤口喷出;我也想—化作几点碧绿,溶进凄凄的芳草。”以极度夸张的描写,体现了既想一飞冲天、又恐抓不住机会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在大学班里发表后,掀起了一个人人写诗发表的热潮。而随着作者思想的进一步成熟,他写的长诗《找寻上帝》则鲜明地表现出不畏强权、义无反顾、勇于面对一切的战斗士形象。

总之,王晓路的诗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内容丰富,有的表现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有的反映出对个人未来的迷茫,有的显露出对甜蜜爱情的纠结,有的暴发出对抗争命运的号叫,有的高唱出对美好事物的歌颂,甚至还有的体现出儿歌的稚嫩童真……充分显示出作者既有火热澎湃的激情,又有丰富细腻的情感。

如果您想对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进入万知科学出版社的网站,与两位退役老兵进行跨越时空的神交。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