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山农领航—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师生赴大豆科技小院助力农业发展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精神,主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重大课题,推动人才培养深度融入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博士农场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写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后半篇文章,2024年暑假,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岱下资小环”社会实践团队以“全国农林高校大学生‘科技小院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前往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大豆科技小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负责人霍浩然带领团队成员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所学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调研,利用无人机技术、新型缓控释肥等进行土壤调节,提升大豆种植效益,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无人机技术赋能大豆种植,科技助农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通过新科技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途径。团队成员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带入田间地头,深入挖掘无人机技术在大豆种植领域中的优势,通过无人机多光谱成像技术,精准监测大豆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和营养缺乏等问题。

团队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实施区域农药喷洒,短时间时间内完成农田喷洒40亩,与传统人工相比,使用药量减少30%左右,显著降低了大豆的种植成本,提高农药利用率与生产效率。

团队成员勘察植保无人机飞行路线,因地制宜设置飞行高度、速度、喷洒功率等参数,向当地农户进行展示。农民接过操纵器,对此“帮手”大加赞扬,表示希望团队成员争做“新农人”,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路,推动农业种植的现代化进程。

实地考察了解土壤状况,产品研发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团队成员对种植地区的土壤酸碱度进行实地测量,进一步了解大豆的生长环境。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措施,实现部分小区域土壤的酸碱度调节,提高大豆根系的生长活力和代谢水平,增强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同时,团队成员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向专家教授虚心请教,结合当地土壤条件,推广新型包膜控释肥料,进一步改善种植环境,在提高作物单产的同时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的澎湃动力,既开拓了眼界,得到了很多启发和灵感,也拓宽了专业研究方向,更加坚定了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承担强农兴农时代使命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鼓舞并激励着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每一位农科学子,“岱下资小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基层实地体验,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将为地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供稿|王鸽

供图|朱雅琳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